“可持续智能城镇化”第171期可持续发展沙龙系列研讨课于2016年9月9日晚在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文远楼三楼会议室顺利开讲。沙龙主讲人Michael Batty教授带来了题为“A Science ofCities in an Interconnected World”的精彩报告。主持人吴志强副校长对Michael Batty的学术成就以及同济大学在城市规划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
Michael Batty教授是UCL巴特莱特建筑学院教授,高级空间分析中心(CASA)主席,英国科学院院士(FBA),社会科学院院士(FAcSS),皇家学会会员(FRS),他在2004年女王生日宴会获大英帝国司令勋章, Lauréat PrixInternational de Géographie Vautrin Lud(被称为“地理界的诺贝尔奖”),2015年获皇家地理学会金色创始人勋章。
Michael Batty教授从城市所蕴含的科学性出发,说明城市各系统的封闭性、复杂性、行为近来与信息、能源等方面的相关性不断提高,同时也面临与其它学科相结合的挑战。城市科学部分借鉴了复杂性理论,因为其并非一台机器,而更像是一个有机体,城市的形式很难吻合功能,内部系统的封闭性正被开放性所取代。他指出:城市科学应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更多关注对规模,密度,诱因,尺度,质量和层次等方面的研究。
同时,城市的总体动态性在转变。未来我们也不会都生活在一个巨大的城市中,大城市所占比例不断递减,小一点的大城市会更多。Michael Batty教授举例说明,在定义城市边界作为封闭系统时,美国城市显示了与规模成比例的经济增长,英国则相反,由此看城市不应再被视为封闭存在。
在第三部分中,Michael Batty教授介绍了城市科学的形式与功能——能源,信息,连通性,网络。他指出城市规模分布可以简单构想为较弱地遵循一定规律:并非简单地以树状伸展,而更像有机体,构成血管般交错的体系;社会科学的城市排名规律没有恰当地定义系统,因此他提出一个考虑其连接而定义城市的方法:以网络理论为基础,利用街道网络集群,使用部分渗透理论。这个定义问题也可以推广至城市内部,因为定义片区同样是个问题。
第四部分Michael Batty教授就规划的工具和技术向在坐学者进行详细介绍。同时指出这门科学使我们思考自己的理解如何受规模和边界限制;思考究竟是否有待揭示的规律,对于工具及生成的模型充分思考而非盲目采用。
讲座全程座无虚席,结束后学生与Michael Batty教授积极互动,场面非常热烈。最后,吴志强副校长为Michael Batty教授颁发聘书,聘请Batty教授为长三角城市群智能规划协同创新中心荣誉教授,同时聘请一同来到沙龙的波特兰州立大学的副校长Jonathan Fink教授作为中心的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