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30日,由我中心特聘教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与《世界建筑》杂志社联合主办的“造的现代性——张永和教授作品与思想研讨会”在沪举行。同济大学千人教授张永和、非常建筑事务所鲁力佳、国家工程勘测设计大师汪孝安、《世界建筑》副主编周榕、《新建筑》副主编汪原、《室内设计与装修》主编张青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华东分社社长徐纺、《建筑学报》编辑孙晓峰、《建筑创作》编辑张燕、《文汇报》首席记者樊丽萍等嘉宾应邀出席;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振宇、建筑系主任蔡永洁到会发言。出席研讨会的有陈强、陈屹峰、董春方、董屹、范蓓蕾、李晖、李立、李麟学、李颖春、刘骏、柳亦春、卢永毅、吕凝钰、梅青、彭怒、任力之、沈晓飞、谭峥、王凯、王桢栋、王志军、谢振宇、徐甘、尹舜、袁烽、姚栋、赵奕青、庄慎、张斌、章明、支文军、周蔚、周健、周鸣浩等专家和青年学者约五十人。
研讨会海报、张永和教授、周榕教授、李振宇教授
全体与会者合影
在学院院长李振宇教授作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致辞后,张永和教授带来了主题演讲《何为现代?》。演讲并未谈及非常建筑工作室的设计实践,而是围绕着17位现代艺术家与他们的作品展开,从德国摄影师奥古斯特·桑德(August Sander,1876—1964)的人像摄影开始;到中国诗人余秀华的诗歌作品;到瑞典建筑师西格尔德·莱弗伦兹(Sigurd Lewerentz,1885-1975)突破建筑美学束缚的砖建筑建造……“技术”、“真实”、“大生产”、“敏感性”、“思考力”、“想象力”、“自由”……通过具备“现代”特征的一系列艺术作品,张永和教授向听众阐释了他对于现代与现代性的理解,乃至现代语境下建筑学所蕴藏着的可能性。
张永和教授演讲《何为现代?》
演讲会的自由讨论环节由《世界建筑》副主编周榕教授主持。他提议大家不仅说赞扬的话,还要有直率的批评。由此张永和教授与非常建筑工作室的鲁力佳老师,与嘉宾们面对面展开了真诚而的烈地讨论,讨论涉及张永和教授的教育探索、自下而上的个人艺术创作、作品批判性的变化、跨界创作、文本与实践的关系,等等。汪孝安赞赏《世界建筑》张永和专辑的编辑思路,希望今后为中国年轻一代建筑师多提供展示舞台;支文军透露《时代建筑》几十年来涉及张永和及其作品的文章共有297篇,显示张永和对中国当代建筑界的独一无二的影响力;蔡永洁回顾当年在德国看到关于席殊书屋的报道后对于中国建筑创作的信心;柳亦春谈到张永和创作中个人敏感性与概念的结合是对现代源于个体性凸显的诠释,也启发了自己开始独立实践;袁烽基于个人体验的分析了张永和自由创作中的现代性与波士顿体系中强调“拒绝”的现代性的差异;进而提出当个体的力量,自由的精神创造文化时如何体现对社会的责任的问题;张斌谈了对个人修为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的思考;李振宇谈到了张永和从建构的“笔墨”到玻璃钢新材料结构到“基础设施建筑学”的不断探索的。历时2个多小时的讨论在非常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与会者热烈讨论
研讨会开始前,张永和教授和与会者一起参观了研讨会所在地袁烽教授工作室,对数字建造的新技术、新成就表达了浓厚的兴趣。
与会者参观袁烽工作室展厅
同济大学张永和教授数十年来一直活跃在建筑教育与实践的第一线;他的教育实验与实践探索是中国建筑学界砥砺奋进的缩影,在国际和国内建筑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值此《世界建筑》张永和作品专辑出版之际,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与《世界建筑》杂志社举办这次活动,既是对“造的现代性”主题的回应分享,也是对张永和教授的教学和实践成就表示敬意。
摘自: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