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快递】政要专家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最新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
发布时间:2017-11-01    阅读次数:964

摘要:
      近年来,世界各地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设热潮,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在各级政府和现代化技术的共同推动下也发展地如火如荼。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智慧城市试点最多、试验范围最广的国家,但在漫长的建设道路上,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按照建设进展、建设难点以及未来主攻方向三方面系统梳理了诸位政要专家对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观点和看法以飨读者。

自2010年IBM正式提出“智慧城市”概念以来,智慧城市日渐成为全球城市发展关注的热点,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纷纷探索网络信息技术和智慧城市融合发展的路径。近年来,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欧盟等相继制定了智慧城市建设目标与计划,加大网络信息技术研发和智慧城市示范建设。自2012年,李克强总理在人大报告上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并强调要发展“智慧城市”以来,我国密集出台了大量关于指导网络信息技术发展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文件,先后确立了数百个智慧城市建设示范项目,智慧城市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2015年我国开始正式迈向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阶段。

1.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最新进展

(一)智慧城市数量不断增加

     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 李朴民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中央和国务院26个部委共同成立了智慧城市部级协调机制,制定了2016年~2018年3年行动计划,着力推动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公安等多项具体应用内容的落地。智慧技术正深入广泛地融入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智慧城市建设得到了越来越多地方政府的积极响应和重视。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全国已有500多座城市启动或在建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已成为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成为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途径,成为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

国家发改委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智慧城市发展联盟副秘书长 吴晓敏 到2017年底,我国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和在建智慧城市的城市数量有望超过500个。目前,东、中、西部地区智慧城市发展仍有一定差异;东部地区各领域发展较均衡,具有一定的领先性;长江经济带、东部沿海经济带交汇区域最为集中。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徐振强 中国智慧城市事业经历近五年的探索,以277个智慧城市试点为代表的地方城市,正在致力于让新理念落地,编制与智慧城市相关的顶层设计、实施方案和若干意见等;成立由城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牵头的智慧城市领导小组和智慧城市办公室;设立了专项经费支持智慧城市工程建设等。试点政策与申报工作的稳步推进,为培育智慧城市创新体系提供了政策保障,并形成了覆盖超过1/3县级以上城市的试点总体格局。截至2016年6月,全国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超过76%的地级城市,总计超过500座城市(占世界智慧城市创建总数的一半以上),在政府年度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智慧城市。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创建智慧城市的主试验场。

(二)智慧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 刘治彦 智慧城市发展需要经历四个阶段: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智慧化。在调研的30多个省会级及以上城市中,大多数城市已经完成了智慧城市建设第一、二阶段的任务,即数字化、网络化任务,部分城市已向智能化、智慧化阶段迈进。智能化阶段,体现在智能收费、智能交通、智能工厂等诸多方面;智慧化阶段是万物互联阶段,城市各部分功能在人类智慧的驱使下优化运行,实现城市智慧化,基本建成智慧城市。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渠慎宁 在东部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第二阶段任务基本完成。中西部也在积极推进中。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徐振强 从智慧建设内容来看,试点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和公共基础库建设进度过半,地下管线与空间综合管理、绿色建筑、数字化城市管理、无线网络、智慧社区、政务服务体系、智慧安全、智慧环保和智慧交通等其他重点项目完成度进一步提高。北京市朝阳区的移动电子政务(全区各单位开发政务应用纳入政务应用商店,并安装APP,建设“智慧朝阳”)、房山区长阳镇推行“微服务中心”,打造智慧养老;重庆两江智慧总部基地,通过智慧应用集群(公众服务、产业云服务、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管理、智慧城管、智慧景观、智慧环保和智慧城市安全),打造智慧新城;重庆永川率先用PPP模式创新支撑试点建设;贵阳将大数据云服务和智能终端等智慧产业作为城市核心战略之一,着力打造中国“数谷”;浙江嘉兴乌镇规划建设“互联网智慧小镇”。这些智慧应用和智慧战略正快速改变市民的生活与工作,为城市巨系统的结构完善和功能升级提供基础,以上都是智慧城市试点对城市改变的例证。

      北京大学智慧城市研究中心教授、主任 李琦 智慧城市现在实际上已经进入2.0这个阶段,而真正的智慧城市是3.0。智慧城市2.0是一个继承性创新,不是2008年IBM才提出的新概念。智慧城市2.0的主要支撑不再是互联网,而是智联网,智联网是基于物联网、大数据和时空云特色小镇共创的一个平台,可以嵌入到千个小镇,成为支撑特色小镇建设的操作系统。在2016年10月13号杭州市政府公布了“城市大脑”计划,通过杭州5万多道路摄像头做信息采集,由人工智能做出算法决策,再回到交通设施上执行。阿里云ET人工智能技术将为城市大脑提供内核支持,采用飞天操作系统,将百万级的服务器连成一台超级计算暨,可以对整个城市进行全局的实时分析,自动调配公共资源所谓的城市大脑,简而言之就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形成以数据为驱动的城市决策机制,根据实时数据调控配置公共资源,这个案例是一个我们可以看得到、体验得到的实例。

(三)从智慧城市迈向新型智慧城市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 单志广 新型智慧城市是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新型政策机制和创新发展模式的智慧城市;是在现代信息社会条件下,针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以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为核心,为提升城市发展方式的智慧化而开展的改革创新系统工程;新型智慧城市基于信息化,又高于信息化,智慧城市不完全等同于城市信息化,而是城市发展方式的智慧化。新型智慧城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是建设实效,本质是改革创新。

      咸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经济信息管理博士、研究员 张永民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成果之显著,已经得到世界的认可和肯定。然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将给城市管理、建设和发展带来更多挑战和更大压力。据了解,我国当前城镇化人口已达7.6亿。预计到2030年,城镇人口会增加到9亿。如何应对城市未来发展的巨大挑战,成为全球各国以及所有城市共同面临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我国在以往智慧城市理论和实践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一批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同时国家发改委提出在“十三五”时期,将有针对性地组织100个城市开展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同时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效果评价工作。2016年10月,习近平在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强调“以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等为抓手,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进一步对我国新时期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要求。

2.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 刘治彦 我国在现阶段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是重视概念炒作,轻视理念更新。尽管智慧城市概念被社会各界关注,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几乎都能见到建设智慧城市的提法,但其中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理念陈旧、内涵模糊,甚至把智慧城市建设等同于城市信息化。二是重视硬件投入,轻视应用开发。各地通常将智慧城市建设等同于建网络、装探头,或者热衷于建云存储和云计算中心。对如何有步骤地推进应用软件开发则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三是重视数据采集,轻视平台建设。城市各个部门往往各自为政,数据共享平台建设举步维艰。四是重视技术研发,轻视人文内涵。智慧城市离不开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支撑,在建设的初级阶段,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先行。然而,智慧城市的本质是人类智慧驱动城市发展。如果离开艺术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内涵,单纯走技术至上的路线,必将舍本逐末。五是重视政府主导,轻视市场力量。智慧城市建设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具有提供公共物品和提供私人物品的双重属性。在建设初期,政府引导十分必要,但政府不可能始终大包大揽。要根据建设项目属性实行多元化融资、多元化主体参与。政府应负责顶层设计、规则制定和非市场领域的项目建设,盈利项目可由企业参与建设,采取社会投资等模式,确保智慧城市建设的可持续性。六是重视项目建设,轻视顶层设计。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往往缺少顶层设计,热衷于单个项目建设,导致项目之间缺乏有机联系,违背了智慧城市的有机性规律,出现碎片化倾向,降低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效率和效益。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渠慎宁 物联网在高阶段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不容忽视。现阶段中国物联网的瓶颈在于网络能力不足、终端成本居高不下、产业链整合度不够。我国企业普遍集中在传统领域,国内代表性企业又主要依靠政府采购支撑,长期增长潜力并不大。未来应进一步提高物联网企业竞争壁垒,展开充分竞争,助力智慧城市建设早日迈入新阶段。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徐振强 结合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状况,目前我国智慧城市的认知和建设存在以下核心问题:(1)重视软硬件投入,市民沟通参与不够;(2)将关联性不强的建设项目归入智慧城市,增加了社会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疑问;(3)对优化城市发展环境,增强城镇功能和培育智慧产业的智慧顶层设计,实施部署力度有待加强;(4)智慧城市行业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引领性的智库体系,在公共角度思考、规划以及提供智慧城市知识的创新能力较薄弱;(5)跨界思考、有效整合和成效导向不充分,个别甚至存在理念背离和局部技术应用放大等问题;(6)建设模式多样性不强,实际问题的针对性欠紧密,对经济成本和后期商业模式探索有待加强;(7)少数城市存在“大而全、难落地、难运营”等情况,方案宏大,作用微弱;(8)与生态城市、人文城市等以人为本的历史传承和生态文明衔接互动不足;(9)部门间信息孤岛局面改善不够,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运营的渠道、机制和水平有待提高。总之,对智慧城市的定义、目标,对现阶段的真形势、真问题和真任务,还缺乏全面系统的剖析、理解和陈述。以上问题直接导致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指导性、操作性、预见性和科学性不强,导致执行效力欠佳等现象或态势的出现。

      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 王春晖 建设目标和路径认识不足、信息资源整合缺少标准法规保障、智能基础设施滞后、本土智慧城市集成商实力薄弱、技术应用对产业的带动效应不明显、网络和信息安全面临严重威胁等问题。

3.未来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主攻方向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习近平 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发展电子政务,构建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打通信息壁垒,构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更好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科学决策。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习近平 我们要深刻认识互联网在国家管理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以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等为抓手,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

      国家发改委智慧城市发展联盟秘书长 郑明媚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中非常重视创新发展,这从发展理念上把创新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提出了数字中国、平安中国、智慧社会等理念,这都对智慧城市行业提出和明确了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对行业发展注入了非常重要的信心。此外,报告中涉及到共享经济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健康等都对智慧城市、智慧社会建设密切相关,对未来智慧城市企业或行业将产生深刻影响,大家要对此提前布局,要往服务的方向去转变,拓宽门类,以此抓住机遇。就目前智慧城市或智慧社会的顶层设计而言,国家层面通过“以评促建”的方式出台评价标准,在2016年已经发布了第一版,未来还会在十三五期间推动100个上升新型智慧城市的标杆,将此上升到国家战略;另一个用评估的角度来推进,评估是作为一个过程,而不是目标,是动态的可调整的标准。另外从地方政府做顶层设计的角度而言,每个地方发展情况不一样,基础和财力支撑都不同,不能一刀切,也不可能同步进行,不平衡现象是正常的。未来要做建立分级分类的智慧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建设向导或引导等。地方和企业要结合当地实际,对准精准治理和市民服务角度来提前布局和做好解决方案。

      国家发改委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智慧城市发展联盟副秘书长 吴晓敏 新型智慧城市的生命力在于创新驱动、智慧引领。一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智慧城市深度融合,二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思维,三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数据的重要载体,运用大数据的技术和理念,汇聚城市人口、建筑、管网、环境、交通等信息数据。未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建议以创新驱动促进互联网与大数据分析应用;合理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过渡;从碎片化到集中整合,从单一主导到跨界组合;关注分享经济。

      北京大学智慧城市研究中心教授、主任 李琦 未来城市应该具有的特点是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科技和物联网是它的四个主要板块。未来城市是一个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城市,是一个生态文明时代的健康城市,是一个共享经济时代的绿色循环城市,是生物经济时代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它的隐含就是基于人工智能的城市构成未来的城市大脑。它的核心技术、传感器、物联网传输、时空云、大数据、机器学习是我们需要去协同攻关的关键技术。这个城市大脑在国内我们已经看到有的城市已经在先行先试,杭州在这方面已经走在前面,在杭州城市大脑已经可以看到它的雏形。在城市大脑的支持下,将给城市生活带来了一个非常便捷人人都可以享有的服务,它可以覆盖人工智能+健康,其实就是我们说的智慧健康、智慧能源、智慧建筑、智慧零售、智慧安全、智慧家居、智慧教育、智慧交通等等,未来会有更多的城市在这个路上会走的更好。

      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 王春晖 科学地做好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以“互联网+”促进电子政务全面转型;利用创新2.0驱动智慧城市转型升级;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要素的智慧产业;打造智慧高效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统一的智慧城市信息资源体系。将“互联网+”等先进理念引入顶层设计当中;以“互联网+”促进电子政务全面转型,并在管理模式、建设模式、服务模式、安全保障上强调协同共享和互联互通,实现电子政务整合、协同、集约发展;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要素的智慧产业,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新产业等。

4.结语

      自我国加入智慧城市建设行列以来,从顶层设计到建设试点再到实践推广,在各阶段我国都取得了重大成就。首先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给予了高度重视,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支撑。其次是地方政府积极主动探索让智慧城市建设不断向广度、深度扩围。此外,我国不断创新升级的网络信息技术也推动了智慧城市向多元化发展。但在智慧城市建设历经的四个阶段中,我国才刚迈过第二阶段,甚至有些落后地区连第二阶段的任务还尚未完成,未来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道路依然任重而道远,除了不断推动智慧城市的转型升级,还要秉承服务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理念,真正实现从理论到应用的智慧化。

来源:国研网《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

您是第10552位访客

Copyright 2013 © 同济大学 长三角城市群智能规划协同创新中心

地址: 中国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电话:8621 65982420 传真:8621 65980547 邮编:20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