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期可持续发展沙龙——“智能城市的规划建设与大数据”课题启动会举行
发布时间:2014-06-06    阅读次数:1710

在大数据时代降临的背景之下,中国城镇的发展模式正在经历深刻变化,如何将大数据有效运用于城市规划,更好服务于城市和人民,是当前专家们面对的重要议题。

2014年6月6日上午,2014“智能城市的规划建设与大数据”课题启动会于同济大学逸夫楼召开。中国城市规划副理事长、我校副校长吴志强教授主持本次会议。会议主题为对智能城市的规划建设研究及展望。宁津生院士、项海帆院士及来自同济大学、武汉大学的课题组各成员出席本次启动大会。

会议分为三项议程。首先,吴志强教授向与会人员介绍课题研究框架与发展历程,展示研究总体思路,并对课题进行解构;他要求明确智能城市与传统城市的区别,数据时代对规划建设的作用,规划对大数据的需求,提出“智能城镇化”的战略。

与会成员从各个领域出发,进行课题讨论。武汉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津生类比工程院第一期智能城市项目子项目之一,强调测绘地理信息的重要性,以及测绘地理信息在智能城镇化中所起的作用,并将之与大数据应用统和起来。他还提出有必要建立公共的数据平台,理性规划,避免各地曾出现的对数字地理信息等重复建设的情况。他还提出本次研究需要高于理论的成果,项目需要一定的战略性。

同济大学副校长,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杨东援表示,应区分大数据在商业领域和规划领域运用的差异性,精确判断数据在不同领域的作用方式,并明确规划主体的变化,沟通不同部门、不同群体的意见与需求,解决话语体系矛盾。同时,以人为本,正视项目执行的现实性与数据处理可预见的阻碍。

中国工学院院士项海帆提出,人流、物流数据应受到更多重视;课题研究方向应集中在大数据应用在环境、交通、规划上的实施;同时,选择典型问题最为明显的城市作为试点。从问题出发,否决单纯GDP总量崇拜和假大空的“原则理论”,理性寻找问题,各个击破。

其他与会成员也就课题主次、内容界定和规划实践进行了细致的讨论。

最后,吴志强教授对会议内容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几点展望:1、明确课题研究目的,从战略角度,推动大数据平台发展;2、学习各国经验的同时强调自身的独创性;3、扎实开展调查,不随风而动;4、知己知彼,了解他国智能城市发展进程。各位与会教授认领了课题任务。最后,吴教授授证宁津生、闫利、姚宫斌为同济大学特聘教授,会议圆满结束。

您是第10552位访客

Copyright 2013 © 同济大学 长三角城市群智能规划协同创新中心

地址: 中国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电话:8621 65982420 传真:8621 65980547 邮编:20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