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城镇化协同培养具体方案
发布时间:2014-05-07    阅读次数:2407
1. 本科生培养模式
1) 总体目标
形成以模块化培养人才为目标,构建集特色鲜明的交叉学科专业体系以及层次化、多样化与个性化的教学体系为一体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大五角场高教平台。
2) 学生招录
实验班选拔入学阶段基础较好、专业素质禀赋较高和自我驱动能力较强的各专业学生进行集中试点,择优录取。本科阶段科研能力突出的学生可以优先进入协同中心硕、博连读;经考核本科也可免试直接攻读博士。
3) 课程设置
设置交叉学科方向作为试点模块化课程,如智能城市(规划与管理)、应急空间管理、城镇化大数据分析等。初步形成人才培养的专业模块体系、课程模块体系以及模块化实验(工程训练中心)体系。
4) 培养方案
中心组建“复合型创新人才实验班”,实验班是中心探索本科跨专业培养模式设置的试点班级,开展特殊培养。改革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加强与工程实践结合,授课教师来源于职业教学,将结合工程实际、工程要求、行业标准和规范等内容进行授课。
 
2. 研究生培养模式
1) 总体目标
基于同济大学“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框架和建设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在“引领可持续发展的专业、精英与社会栋梁”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下,以卓越人才培养为主线,推进教育教学工作的科学发展。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养,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具备工程研究、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及良好的工程综合能力,实现学生培养、就业及企业人力资源选拔的有机结合,培育创新性、实践型、国际化的卓越人才设计师和专业领导者。
2) 学生招录
中心在协同单位范围内开设跨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可持续发展辅修专业,生源来自各协同体的研究生,每个班级25-30人,必须选择跨学科申报,鼓励跨校区选课。为鼓励参与卓越人才计划的本科生参与,学校预留少量名额, 约5-10%给参加过《可持续发展与未来》课程的优秀本科生。
建立面向重大科研需求的研究生招生机制。协同体导师向中心申报研究生招生计划,中心审核后向社会公开招生。招生方式包括优秀应届推免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简称“直博生”)、优秀应届硕士毕业生推荐攻读博士学位、硕博连读等,创造条件招收国外留学研究生。
3) 课程设置
协同体间通过学科优势互补,组建城乡规划学、建筑学、人口学等研究生培养优势学科群,形成模块化课程。
依托各相关学科的各类人才引进计划,引进长期外籍专家参与中心的教学与科研活动。依托“同济大学985三期模块化专家引智项目”,将短期来华的国际专家学者与课程有机结合,促进了中心的英语课程建设。开设3-5门采用原版英语教材的课程。
建立科学性、前沿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城镇化领域特色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如开设全球可持续发展前沿、绿色经济、资源与新能源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等课程,聘请国内外知名教授讲授课程。中心协同体内大学及国外高水平大学实行学分互认。
4) 培养方案
制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形成双学位培养特色。中心与协同体企业在联合招生,培养专业型硕士、专业型博士等方面开展合作,实行“双导师制”。支持中心开设定向研究生班,单设招生指标,为区域示范基地进行订单式培养;支持中心将学生实践环节委托给示范基地,并由当地相关部门来考核学生,突出研究生工程创新能力培养。协同体内高校间在研究生创新项目、交换生计划、出国学习计划、出国学术交流计划等方面,优先支持中心培养的学生,为其提供更多从事科研创新、接受国际教育和交流的机会。

您是第10552位访客

Copyright 2013 © 同济大学 长三角城市群智能规划协同创新中心

地址: 中国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电话:8621 65982420 传真:8621 65980547 邮编:20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