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区域智能城镇化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单位重要的基地平台基础有: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城市规划与设计现代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城市水资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南方);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现代工程测量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和苏州大学的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原名“中国农村城镇化研究中心”)。
协同建立拥有4个重要国际合作平台:亚洲发展银行城市知识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法国里昂大学联盟“智能城市世界”卓越协同中心。
针对科研基地与国际合作平台已有较为稳定的团队基础,采用“人”、 “服务”为核心进行整合协同体内重要资源。
(1)“人”的整合机制
以科研合作项目为抓手,从各平台基地招募项目人员进行科研攻关,给予参与项目攻关的人自主选择性,形成平台基地和中心工作人员的双向选择机制。协同人来攻关进行合作,不进行机构与机构的层级协作,利用扁平化的人员管理和攻关模式,提高效率和避免人员的冗余。
以“人”协同攻关项目进行资源整合
(2)“服务”为核心的整合机制
各平台进入协同创新中心的人员,将享受中心为成员提供的科研服务、数据信息服务、培训平台服务和新传媒服务。
以提供“服务”为核心整合资源
1)科研服务
通过中心公共管理平台,分别为各平台进入协同创新中心的成员提供后勤类的科研服务,无论校内还是校外兼职的科研人员,均可享受如下服务:差旅订票、订房、订饭、订饭店、订车、订会场、叫快递、上门取发票,代去财务报销发票、跑外勤等服务。其优点:可以节省团队聘科研助理的成本给科研人员尤其是校外兼职科研人员提供了人文关怀。
2)数据信息服务
各平台进入协同创新中心的成员,通过共享城镇化大数据平台(前期为各类数据库),辅助进行科研攻关。并可通过中心的科研信息快报、成果专题发布、交流合作信息发布和中心官网提供的共享科研成果信息平台获取最新的智能城镇化领域的最新观点及成果。此外,同济大学图书馆签约成为协同创新中心的重要合作协同机构,可以为中心提供150多个大型数据库系统、近4万种全文电子期刊等信息服务。
3)培训平台服务
全国市长培训中心(住建部)、住建部同济大学城乡建设干部培训中心、住建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研究与培训中心、EDP高层管理培训中心,共同形成了协同创新中心的“培训协同平台”。各平台进入协同创新中心的成员及协同的机构平台,均可通过培训平台的服务,为各类人才进行培训或者在某领域优先被培训。
4)新传媒平台服务
新华通讯社上海分社 、城市规划学刊杂志社 、时代建筑杂志社牵头共同形成协同创新中心的“新传媒平台”,为中心科研成员提供了良好的学术观点、重要理论和科研成果基础发布阵地。各平台进入协同创新中心的成员及协同的机构平台可优先参与新媒体平台举办的会议交流、讲座论坛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