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
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1、以教师主讲+师生研讨的教学方式

       课程讲座以经验丰富的各位主讲人讲授相关领域知识点和前沿研究成果为主,这些主讲人都是该领域顶尖的专家,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参与了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规划与咨询,鼓励主讲教师采用图片、视频等生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尽可能结合案例,以便在讲授中强化选课学生对相关背景的了解。这些授课老师本身来自不同的专业背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了解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能做什么?怎么做?如何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选择不同的城市发展模式如何决定了人类的未来?

       在每堂课后均留有交流研讨时段,并不定期邀请相关领域其他专家尤其是青年教师参与点评,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鼓励批判性思维,碰撞思想的火花。课堂教学气氛热烈,常常需要课程主持人严格把控提问数量和时间才不至于拖堂太久。

 

2、课程讲座+现场考察+研讨汇报的教学体系

       在学期中期依托长三角城市群智能规划协同创新中心的实践基地平台,组织现场考察,鼓励不同专业同学组队进行现场调研,将课程讲座中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融会贯通,完成课程报告,并在期末进行分享汇报。例如,基于教学团队所承担的实践项目,本学期由课程出资组织学生前往乌镇调研考察互联网小镇建设,指导学生通过问卷、访谈、现场踏勘等方式,分别对乌镇的“旅游与活动”、“产业与创新”、“设施与服务”进行调研,发现现状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考察过程中偶遇乌镇互联网医院的董事局会议,顺利采访了创业人,获得了第一手的资料,撰写了有理有据又有新意的调研报告。又如,基于教学团队发起组建的“全球绿色校园联盟”(IGCA),鼓励学生从身边的校园为切入点,研究可持续智能城市某一方面的议题,将优秀方案纳入IGCA案例库,并推荐给国际会议。

 

3、线上线下延伸互动

       课程开设了网站平台、qq研讨群、微信研讨群,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使学生们有更多渠道了解可持续智能城镇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并与专家学者以及教学团队进行互动沟通。由于学生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低年级同学在课程听讲过程中没有理解的疑惑可有高年级同学和助教帮助解答,规划建设类专业的同学与非规划建设类专业同学也会相互解答对方对各自专业领域的疑问,形成学生间的良性互动。每次讲座结束后均由选课学生或课程志愿者整理主讲人的录音文稿全文,经由主讲人审核后发布在中心的微信平台以及简报上,以便学生温习回顾从而加深理解。

       在学期结束后,课程微信讨论群转化为“课友群”,继续推送课程信息,历年课友群总人数超过300人。

  Copyright © 同济大学城市建筑与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